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实干兴宁,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一、五年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奋力推进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建设,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0亿元,年均增长9.1%;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万亿元,年均增长1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88亿元,年均增长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煤化工、现代纺织、新能源等新型工业集聚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效益凸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相继实施或建成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3%,提高6.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7153元、年均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9852元、年均增长10.7%。35万生态移民基本完成,累计减贫59.7万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四个全覆盖”,城乡就业持续扩大,保障性住房和危窑危房改造惠及220万群众,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司法体制、综合医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博览会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整治环保突出问题,水土保持、节水型社会、防沙治沙“三个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5%以上,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依法治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新的进展。
文化建设富有成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意识形态引导管理不断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空间不断净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平安宁夏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明显。市县乡换届圆满完成,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党内监督不断强化,“四风”问题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自治区党委持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宁部队和武警部队,向中央各部委、中央驻宁单位和各兄弟省区市,向长期关心支持宁夏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积累的经验尤为深刻、弥足珍贵。这就是:坚持用中央精神指引宁夏发展,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中加快内陆开放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与时俱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依法治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层次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开放水平不高,市场活力不足,人才资源短缺;全面从严治党有待加强,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三不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五年,对宁夏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条件、内涵和阶段性要求的新特点、新变化。当前,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总的来看,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在创新发展大潮中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严峻挑战,面临着发展不足与生态脆弱的双重压力,面临着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培育竞争优势与补齐发展短板的双重难题。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为我们明确了“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厘清了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紧扣这一目标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
今后五年,我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振奋精神、实干兴宁,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虽然宁夏是欠发达省区,但我们在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能掉队,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在创新中加速、在转型中追赶、在实干中突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繁荣。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市场活力迸发,创新创业涌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民族团结。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名片更加靓丽。“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巩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有新提升,宗教关系更加积极健康,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
——环境优美。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万元GDP能耗、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以内;黄河干流宁夏段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6%,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
——人民富裕。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脱贫后的收入稳定、生活质量提高;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西部前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享有更充分的就业、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指导全党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引领宁夏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宁夏各项事业发展放在全党全国大局中去把握、去推进、去落实,确保中央政令在宁夏畅通无阻。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发展不足是宁夏最大的实际,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宁夏要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通过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能问题,通过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通过开放发展解决内外发展联动问题,通过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着力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创新,在创新上争当探索者、在转型上争当先行者,让创新成为宁夏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精准、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区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落实富民举措,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确保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工作,多办民生实事,多解百姓难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面对全国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宁夏能不能闯出发展的新路,冲出转型的关口,翻过脱贫的大山,看的就是干部的担当,拼的就是全区人民的精气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必须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不能靠等,不能靠要,必须振奋精神、擂鼓出征。要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不自满、不懈怠、不停滞,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在转型发展上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上精益求精,在深化改革上敢闯敢试,在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优化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党员群众创先争优、各行各业比学赶超、各个市县百舸争流的浓厚氛围。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践行实干兴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苦干实干加巧干,不空喊口号,不急功近利,不搞表面文章,不搞虚假政绩,不搞数字攀比,扎扎实实做出增强竞争力、增进百姓福祉的业绩。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干,以上率下,以扎实干事的过硬作风、担当作为的过硬能力,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三、聚焦主要任务,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任务。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宁夏的发展不足,从深层次看,主要是创新不足。在新一轮竞争中,我区传统的发展优势正在减弱,有的已经丧失,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创新慢了就要落伍、掉队。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创新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进“去降补”,着力解决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上倚重倚能、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快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改造提升,全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对过剩产能、落后企业,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对优势企业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大做强。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煤化工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技术领先、行业领军、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发挥现代纺织园的聚集作用,推动现代纺织向上对接能源化工、向下开发高端产品。加快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方向,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集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突出“专、精、特、新”,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向国内先进行业迈进。推进宁夏东北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点发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酿酒葡萄、枸杞、瓜菜等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质量上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把宁夏“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和葡萄酒等品牌做大做响。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工程,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西部云基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争取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打造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暨宁夏枢纽。做好“互联网+”的文章,推动大数据产业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产品多元化发展,扩大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工程,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旅游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转变,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优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创新多形式、多业态、多元化商业模式,发展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康养旅游,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加快现代金融发展,实施“引金入宁”计划,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健康养老等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解决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活力不强、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切实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军企业,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构建灵活有效的科技投融资机制,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基本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创新人才搭建平台、搞好服务,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努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西部人才高地,汇集一批能够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创新力量。打造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环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生动局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宁夏创新资源短缺,要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加强与东部科技强省的创新联动,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合作,通过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合作共享,增加科技创新力量,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产业转型突出技术创新,重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用技术创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提升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区、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类创新载体带动创新、引领转型的能力,推动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着力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
着力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强化全区“一盘棋”的理念,发挥宁夏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山川统筹、城乡一体,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协调发展中形成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要立足于各自资源禀赋,扬长补短,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沿黄城市带是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地带,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以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为纽带,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引领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率先突破。大力推进银川都市圈建设,发挥银川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银川、石嘴山、吴忠和宁东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协作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同城效应、整体优势。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发展要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乡建设要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更加注重发掘特色优势,不搞大拆大建、盲目扩张,不搞贪大求洋、破坏文脉,不搞统一模式、千城千村一面,推动城市乡村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让居民望得见贺兰山、看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风情。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的美丽宜居村庄。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抓住机遇,实施一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长远发展后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公路、铁路、航空有效衔接,加快构建以快速交通为骨干、连通全国交通网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建设要加快推进银西、中兰、包银等高铁项目建设和宝中快铁建设,到2022年地级市全部通高铁(快铁),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早日实现宁夏人民的“高铁梦”。航空建设要加快建立银川与国内主要城市空中快线,增加国内航班,增开国际航线,开通一批国内外直飞航线和货运包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通航产业,打造区域航空枢纽和货运集散中心。公路建设要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畅通省际出口通道,实现内联外通。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构建节水、引水、供水“三位一体”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好全国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实施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高效节水现代化灌区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从根本上缓解全区水资源紧缺矛盾,努力解决发展用水问题。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实现县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大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二)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的体现是人民富裕。现在,我区还有41.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区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把脱贫富民作为今后五年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富民工程,下大力气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偏低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让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扎实推进。要克服超越实际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的倾向,不搞层层加码、急躁冒进,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势利导,统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积极稳妥推进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统筹解决自发移民、劳务移民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在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消除现有农村危窑危房,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解决好因病因灾返贫问题,降低返贫率。建立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抓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推动资源要素向西海固聚集,加快移民安置区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落实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争取部委、央企帮扶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责任制,更好发挥区市县领导干部包抓、定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做到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使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
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工作的关键来抓,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推进产业富民,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多发展适销对路、能给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致富产业,多实施一批增加老百姓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多培育一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打牢群众增收的基础。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本领。要把创业富民作为重点来突破,抓创业机会、创业群体、创业培训,帮助引导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创新创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尽其能。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挖掘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务工工资性收入,释放财产性收入红利,拓展农民收入增长空间。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充足的公共服务供给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发展,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分类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宁夏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医改,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全民参保,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残疾人和慈善公益事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立足宁夏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让宁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
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要责任,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沿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推动沿黄地区产能改造提升、园区整合发展、产业有序转移,发展节能环保的高端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一批生态产业园区,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广绿色生活,普及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把山水田林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实施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要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要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突出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带动北部平原绿洲生态系统建设,营造多区域贯通的生态廊道。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突出构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带动南部山区绿岛生态建设,形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廊道。罗山自然保护区突出构建防风防沙生态屏障,带动中部干旱带荒漠生态系统建设,确保人口和产业不突破环境承载能力。
铁腕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从源头抓起,依法依规治理污染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指标,促进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战役,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保问题。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实行红线管控,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大力推行河长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投入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政绩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严格生态环保执法司法,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各类违法行为零容忍,决不能把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
(四)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凝聚起全区上下共同奋斗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和发展政通人和、安定有序、生动活泼的好局面。
坚定不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重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工作。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群团改革。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宁夏建设。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须加快依法治区进程,让法治成为宁夏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教育,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实施法治惠民工程,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宁夏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基层管理服务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有效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平安宁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着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推动民族团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方式,推进“585”创建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和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宁夏大地。
推动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把握宗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努力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水平。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加强场所、活动、人员规范管理,依法妥善处置涉及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严防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切实维护现有宗教格局稳定。着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任何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得干预和影响社会生活。重视解决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政策尺度,切实解决和防止清真概念泛化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网络涉民族宗教舆情的管控引导工作。坚持寓管理于服务,支持宗教团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宗教人士教育培养,倡导和谐共融的宗教关系,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报刊、文化书屋进宗教场所,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党爱国、尊法守法、正信正行,创造和顺平静的宗教氛围。
(六)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水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融入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选树一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全面提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水平。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及时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进共识,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声音、展示宁夏形象。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建强主流媒体,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拥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提升网络建设、管理、运用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舆论氛围。
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实现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新兴业态,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大力推进文艺创作,多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七)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活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内陆地区破解发展瓶颈、增创未来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实国家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紧密结合我区实际,以国家赋予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为引领,全力攻坚克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各项改革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服务管理不到位问题,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两个清单”制度,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优质地“服”。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加快政府服务网上线运行,加快构建“不见面、马上办”的审批模式,力争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作用,做大做强一批国有骨干企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准入难题、融资难题、降本难题,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推动我区民营经济“破冰前行”。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的“死资产”变成“活资本”。稳步推进城镇化、林业、水利、科技、财税、金融、商事、教育、社保等领域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增添活力。各级领导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敢于担当,推动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吸引和聚集一批国内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用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综合保税区和各类开发区建设为载体,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大胆试验、大胆探索,积极借鉴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发挥宁夏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作用,积极主动走出去,加快贸易口岸和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区内企业的产品、项目、技术、服务“全产业链出口”。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战略合作,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优质市场主体。
四、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根本靠加强党的领导,靠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各级干部示范带头,靠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牢固扎实。全区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全面小康建设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提高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坚持思想建党,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性锤炼,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坚定“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加强理论武装。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发挥党委中心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牢牢掌握主动权,让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二)提高党内政治生活水平。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充满活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严格党内监督。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突出对“一把手”和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织密监督之网,增强监督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
(三)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注重选拔理想信念坚定、“四个意识”强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勤政为民、道德品行和群众口碑好的干部,注重选拔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善于谋发展促改革、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选拔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干部,注重把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让忠诚干净担当务实的干部有舞台,让不守规矩、不干实事的干部没有市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克服“四唯”倾向,严肃选人用人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专业干部的配备,加强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统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加强干部交流,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培训干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加强干部正向激励,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牢固树立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组织建设。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持续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构建城市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加强国有企业、高校党的建设,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保障。开展农村村级党组织“三大三强”行动,推动力量、投入、资源和工作向基层下沉,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加强党员管理。从严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推动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认真履行“两个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发展,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基层、接访下访等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多办实事好事,推动转型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四风”反弹回潮,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咬耳扯袖成为常态,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和不可逾越的底线;强化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四个服从”,牢记“五个必须”,防止“七个有之”。坚持旗帜鲜明反腐倡廉。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侵吞国有资产、买官卖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处“小官大贪”、侵占挪用、克扣强占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推进纪检体制和监察体制改革,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全面推开巡察工作,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持续释放正风反腐的正能量。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振奋人心,奋斗正当其时。宁夏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全区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实干兴宁,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湖畔路115号,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
办公室电话:0951-8629007 办公室传真:0951-8629000
邮编:750002 邮箱:nxcjrkfzx@163.com
ICP备案号:宁ICP备18001601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930号
网站设计制作:天脉网络公司
版权所有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 Copyright ©2017-2018 All rights reserved